文|張建國(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河北省資本研究會專家。
回看2005年中國城市GDP排名榜,石家莊、合肥兩個出身相似的省會城市,分別排在第20位、第75位的座次上,當年合肥的GDP尚不及石家莊的1/2。而在2020年的排名榜上,合肥則躥升到了第20位,石家莊退至第38位。石家莊GDP為5935.1億元,比合肥的10045.72億元相差4110.62億元。15年匆匆一瞬間,兩地經濟實力大反轉。這期間,合肥抓住了什么,石家莊失落在哪里,對石家莊市乃至河北省實現高質量發展很有現實啟示意義。
截取2005年、2010年、2025年、2020年4個時段,GDP總量、人均GDP、一般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利用外資額6個數字的比較發現:2005年,石家莊6項數字全面領先合肥;2005年,石家莊全市GDP1852億元,比合肥的853.57億元多998.43億元;人均GDP20082元,比合肥的18960元多1122元;一般預算收入65.9億元,比合肥的57.64億元多8.26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0元,比合肥的9684元多35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29億元,比合肥的495.27億元多433.7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39億美元,比合肥的4.07億美元多0.32美元。
2010年,石家莊除GDP3401.0億元高出合肥(2702.5億元)698.5億元外,其他5項均落后于合肥;2015年,石家莊被合肥全面超越。
到2020年,省會首位度16.39%的石家莊與省會首位度25.97%的合肥已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其中石家莊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5.0億元,比合肥762.90億元少157.9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55元,比合肥41619元少10664元。而兩市擁有大學(指??萍耙陨希┪幕潭鹊娜丝诘穆洳罡羌眲±?,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石家莊、合肥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落差由3325人增至6272人??萍疾堪l布的“2020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顯示,合肥位居第13名,石家莊則由2019年的第38名退至第43名。2020年,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增長18.8%、16.7%,增速創近五年新高;合肥戰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55%,制造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4%。2020年度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顯示,石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由2019年的第16位降至第22位,擁有智能語音、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多個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名列前十。目前,合肥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入選數位居全國城市第4位、省會城市第2位。2020年合肥新增A股上市企業12家,其中科創板上市7家,新增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同年12月首次發布的“中國隱形獨角獸500強榜單”,合肥上榜28家,總估值261億元,位列全國第6位。最新發布的《2020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中,合肥入選全球二十強。今天的合肥,已是和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并列的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所在地之一。同時,合肥單位GDP能耗僅是全國的一半,PM2.5、PM10濃度第七年延續“雙下降”。
二、合肥秘訣是什么?
有人說,合肥是一個成功的“賭城”,2008年,合肥市政府停建地鐵拿出100億豪賭京東方,敲定了合肥京東方6代線項目;2011年借錢賭半導體,投資了長鑫內存條和兆易創新;成就了后來“中國芯”在合肥帶動數十萬人就業的千億高新產業集群;2016年,合肥產投與北京兆易創新公司聯手啟動安徽單體投資最大的產業項目——總投資1500億元的長鑫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動態存儲芯片基地,2019年第一個DRAM存儲芯片實現量產,填補國內空白,其間合肥不僅投入500億元,還為數百億的投資提供了直接或間接的融資擔保;2019年又“出手”百億賭上了新能源蔚來汽車,一年多后,賬面回報已經超過18倍??恐淮未巍昂蕾€”,合肥換來一個個新產業的崛起,實現無中生有。
也有人說,合肥之所以蓬勃發展,得益于中國科技大學等諸多“國字號”科技研發力量,得益于人才,賦予了合肥創新動力,注入城市源頭活水。合肥有68個院士工作站,在肥服務兩院院士135人。10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6個部屬(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含分中心);17個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4個國地聯合的工程實驗室;5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8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個國家級眾創空間,獲批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2020年合肥市研究生教育招生2.36萬人,在校研究生6.02萬人,畢業生1.30萬人,接近同年河北省的總量。2018年以來,平均每年落戶合肥的大學生達到“10萬+”……
如果說定義成功的“賭城”是基于過去完成時態對合肥現象的一種描述,話歸“科技造城”是從創新驅動視角的一大收獲;那么,深入考察合肥后發現:
“關鍵少數”對人民負責改革創新的擔當,聚力打造好的產業生態、政策生態和人文生態,催生了合肥高速奔馳的創新動車。近年來,合肥的“工業立市”“縣域突破”“創新推動”等決策,都來源于“開明開放、求是創新”的精神。2005年3月至2011年7月擔任合肥市委書記有著金融學博士頭銜的孫金龍,上任之初就在合肥開展了“大接訪”,并推行機關“效能革命”,采取“招投標模式”改革,打破潛規則,有效改善了合肥的政務環境。2006年11月起在合肥開展的大拆遷和大建設,啟動濱湖新區建設,大交通建設,提升了合肥的對外交流通道,拉近了合肥與周邊城市的距離,其中最亮的一句話是,“不拆違的理由有一千條,拆違的理由只有一條,就是負責任,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之后,提出、推動“合肥經濟圈”,改善合肥未來經濟發展半徑,進一步推動了安徽快速崛起。建立了六大千億產業基地,重點打造新型平板顯示、新能源、家電,3個2000億級產業,汽車、裝備制造、食品和農產品加工,3個千億級產業;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合肥乃至安徽今后的發展打開了政策發展空間;謀定安徽第一個國家戰略層面出臺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為合肥帶來了更多經濟層面、政策層面的支持,與“合蕪蚌”、“國家級創新型試點城市”一起,為合肥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2011年8月23日,“三分巢湖“,解決了合肥發展空間不足,人口基數低,資源匱乏的困境。最重要的是改善了合肥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合肥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020年7月,央臺《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布,合肥是年輕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城市。國家營商環境評價結果顯示,合肥是2020年度營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政務環境位列全國第3。在疫情侵襲的2020年,合肥成功舉辦了世界制造業大會江淮線上經濟論壇、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國際新能源汽車展。十多年來,五任市委書記一張藍圖繪到底,制定的芯屏器合戰略一任接著一任干。2020年6月開始,合肥市委市政府領導多了產業鏈“鏈長”的新身份。12條主導產業鏈里,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擔任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合肥從市級層面建立統籌調度機制,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凝聚對項目精準判斷、對產業發展深入理解的共識,釋放了四兩撥千鈞高質量發展的合肥效力。突出體現在合肥的產業布局,圍繞國家戰略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不斷做大做強以“芯屏汽合(“芯”指芯片產業,“屏”指平板顯示產業,“器”指裝備制造及工業機器人產業,“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業融合)”“集終生智”(“集”指集成電路,“終”指智能家居、汽車等消費終端產品,“生”即生物醫藥,“智”指與工信部共建的“中國聲谷”以及以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等為代表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為代表的現代化產業集群,實現加快趕超、強勢崛起的背后,是合肥精益求精的項目研判,是高位調度專班推進,更是“先共渡難關,后共享富貴”的長遠謀劃。聚智庫大腦,凝八方之力,合肥市專門聘請著名跨國公司、國內知名企業、全國性商會、行業協會和其他組織的CEO或主要負責人等在內的招商顧問,多達百余人。合肥在招商引資政策支持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擔當、很舍得”,算大賬、算活賬、算長遠賬,先替客商著想,而后共享富貴,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成功落戶。對每一分錢,合肥政府都是算了又算、錙銖必較,但花在科技創新上的錢,合肥從未猶豫過。在重大投資項目決策前,政府都會充分研究相關行業,與企業團隊、合作模式充分交流,并邀請權威機構評估論證,在深入研判基礎上科學、民主決策。有非常精深的產業研究,對每一條產業鏈都會有精細的產業圖譜來做決定,地方政府事先進行了審慎的精準調查和技術分析,積極向“外腦”和第三方尋求咨詢建議,進而確保決策理性,最大可能地降低風險。載體單位的干部不斷聚焦產業鏈的高處和深處,殫精竭慮地研究和謀劃產業;政務服務相關部門常年把目光對準長三角城市,對營商環境的各項指標和數據知己知彼、如數家珍;企業負責人深謀遠慮,對行業對手保持著高度的敬畏和趕超的決心……
合肥的今天,從規劃到實施,從紙上到地上,是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收獲;是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變的思想、變的思維、變的方法,在重點領域、重點工作求變求突破的累累碩果。
三、學合肥學什么怎么學
上世紀八十年代,石家莊市曾以“撞擊反射”改革聞名全國。對照合肥,石家莊不缺區位交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比較優勢,缺的是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危機意識,缺的是“不進則退、小進即退、慢進也是退”的緊迫意識,缺的是勇于創新、攻堅拔寨的進取意識!需要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需要重燃石家莊人的改革激情、再次激活敢闖敢試的基因。
(一)持續解放思想、對標先進,比學趕超、錨定科技創新之路,成就了合肥今日發展氣象。合肥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跨越,無不得益于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轉變。對標先發地區,找差距,抓落實,在上世紀80年代初,合肥就在全市上下掀起“學上海、學沿海、學先進”活動。合肥明確提出,“對一切制約創新的藩籬,縱有千難萬險也要力爭推倒;對一切有利創新的事情,想盡千方百計也要力爭做到;對一切勇于創新的人才,踏遍千山萬水也要力爭請到”。對科教資源、人才資源總是放在心尖、捧在手心。最突出的案例,就是1970年引進中國科技大學落地合肥。自2010年起在中國已開展10屆的唯一一個完全由外籍高端專家參與評選的引才引智“中國城市榜”中,合肥緊排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之后入選2019“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城市榜單第6位。著力實現長三角一體化,合肥的口號是,對標“優等生”,當好“上進生”。當下,看神州大地,標兵在迅跑、追兵已趕超。石家莊,河北省必須要重新審視腳下這片燕趙土地,重新審視我們自己!
(三)學習合肥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的實干精神和務實作風。合肥在產業布局、市場開拓、實現路徑等方面的很多做法看似下注打賭,其實背后是對產業規律的深度理解?!昂戏誓J健背晒Φ闹攸c在于找準產業方向,尊重產業規律,通過國有資本引導社會資本和實施資本市場有序退出,國有資本實現保值增值后投向下一個產業,實現良性循環。統籌產業發展要素資源,壓實經濟發展責任,加快實施重點產業“鏈長制”。合肥把創新作為重中之重,用好用那活創新資源,全力支持中科院、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大院大所科技成果的轉化和人才在地創業,中科院、中科大的聯合加持為合肥帶來創新活力,高質量發展勢頭好、動能足。合肥放大中心城市、樞紐城市優勢,對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資源進行全面聚合,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基礎。合肥推進產業全鏈式布局、頭部企業引領,八大產業鏈都有比較完備的產業鏈條,每個產業鏈都有頭部企業引領、核心關鍵產業支撐,聚合形成了優良的產業生態,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合肥創新推行“國資領投”、社會資本參與的產業投融資模式,以國有資本撬動社會資本,組建產業基金,形成引進團隊——國資引領——醒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的閉環鏈條,對產業培育和企業發展初期形成強力的資本支持。從京東方到兆易創新,再到蔚來汽車,合肥市政府積極開展投融資創新,改變以往政府直投或借款的方式,通過組建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投資基金,以金融方式切入資本市場,服務于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戰新產業,構建起良好的金融支撐體系。
(四)高度重視高能級平臺建設。合肥高度重視產業載體建設,2020年,合肥經開區、高新區在全國排名分別列第10位、第11位。依托壯大“國字號”平臺,形成了強足的產業配套能力。合肥搭建了一系列促進成果轉化的平臺,包括金融資本類平臺,技術孵化類平臺,以及企業培育類平臺。通過平臺建設,讓科研人員能迅速“找到地方”開展轉化工作。同時,這些平臺也能為他們提供一些更便利的條件,加速成果轉化。聚焦優化提升創新平臺,成立中國(合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布局大科學裝置,集聚實驗室 “國家隊”、拓展“高校圈”,打造“國際客廳”,今天的合肥,正在著力構建以“五個一”創新主平臺為支撐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
(五)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合肥在實施產業集群工程中的關鍵一招,就是創新實施重點產業“鏈長制”,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實施產業鏈強基固鏈工程。戰新產業增加值增長16.4%,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51.6%。主要創新指標居省會城市前十,躋身世界區域創新集群百強。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三大國家戰新產業集群外,合肥還正在加快建設7個省級戰新產業基地,推動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網絡安全躋身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
(六)聚心聚力營造創新生態。連續三年成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的合肥,能夠形成創新人才集聚的高地,離不開精心培育的人才生態。合肥在出臺實施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同時,大力引進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各種各樣的資金、資源、資本。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實行“揭榜掛帥”“定向委托”,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重點領域,集中攻克“卡脖子”核心技術,形成競爭新優勢。提質增效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大力發展科技服務型企業。提升安徽創新館樞紐平臺功能和服務企業能力,建設科技大市場,辦好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促進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提升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專業化、精細化水平,持續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構建知識產權運營保護服務體系。廣聚海內外英才,設立“合肥科學家日”,以城市的名義向科學家致敬。在國內多個城市的競爭下,為什么京東方六代線項目最終選擇合肥?用投資方的話就是:給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最能打動他們的,就是從合肥的書記、市長,到相關委辦局、縣區和開發區、直至部門一線的工作人員,都在積極幫他們想辦法、作工作、辦成事。完善機制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新時代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目標。躋身經濟強省,基本前提是經濟總量要進入全國前10位。細觀排名7到11位的閩鄂湘滬皖5省市,福建經濟總量在2020年43903.89億元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將年均增長6.3%;湖北經濟總量在2020年43443.46億元的基礎上,到2025年將跨越6萬億元;湖南經濟總量在2020年41781.49億元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將年均增速6%以上;上海經濟總量在2020年38700.58億元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將年均增長5%左右,達到49392.09億元;安徽經濟總量在2020年38680.6億元的基礎上,到2025年將接近6萬億元;河北省經濟總量在2020年的36206.9億元基礎上,十四五期間將年均增長6%左右,達到48452.9996億元,全國第12名的河北位次依然。要實現“全面建成新時代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目標,必須馬不停蹄地追趕,擔當的情懷絲絲縷縷少不得,改革的精神時時刻刻松不得,發展的腳步分分秒秒慢不得,干事的精力丁丁點點費不得。置身于定位明確以首都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作為省會城市,需要石家莊更大的擔當、更高的智慧、更新的節奏、更大的貢獻。
上一篇:合肥產投集團改革創新發展實踐
下一篇:城投公司上市的理想與現實